电网的规划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当前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电能在企业建设、设备生产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为了让当前的电网系统对输出电能的质量安全稳定更有保障,就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电力设计来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如果电网系统对其输出的电能的质量也不能保证的话,对社会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智能电网又是我国电力系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对实现我国电力安全输送及动态监控具有重要意。所以,为了保证电能的输出质量和稳定性就要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对电网能量加以改善,对电能输出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电能输出稳定,提高电能输出的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1、智能电网概述与国内外发展情况
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定义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为本的技术领域时代,电网建设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设计技术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超导技术等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智能电网的出现是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历史性工程,而对于电力部门来说却又是面对巨大的挑战。在电力设计过程中,如何对配电网络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电力运输、智能电网网络和智能仪表。到2015年,我国国家电网大范围、远距离的输电能力将达到2.5亿千瓦,每年输送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可支撑新增1.45亿千瓦的清洁能源发电消纳和送出,能够满足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而德国制定了“E—Energy”计划,在全国6个地点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同时还进行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实证实验,并对互联网管理电力消费进行检测。
2、智能电网的优点
与传统的电网系统相互比较,智能电网已经慢慢成为时代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是建设节能型社会绿色节能践行的体现。智能电网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全面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其中智能电网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很好的起到资源优化配置。智能电网建成后,提升了水电、煤电、核电等能源资源可以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进行传输的交换能力,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2)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能够促使电网各级防线密切协调,对于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对于供电的安全可靠提供保障减少相应的损失,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经济效益显著。实现电网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为今后各类新型发输电技术设备的高效调控和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精益化控制。(4)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升级,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电力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等特点。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促进装备制造和通信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升级,为我国占领世界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制高点奠定基础。
3、电力设计与智能电网相互关系性分析
当今,电力设计主要从短路电流和设备的设计、电气二次部分的设计以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等几个方面。使得智能电网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对电价实施有效的管理、让居民对电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提供更优质的电能来对智能电网服务。所以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需要更好的推进电力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在时代发展阶段,所涉及的电力设计都应当按照国家最新现行有效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对于电气二次部分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进行,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力设计的优化。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设计,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
联系方式
地址:武汉市光谷大道308号(江夏区)光谷动力产业园8栋202-203
电话:027-65655885
传真:027-83805885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